• 三迁来吉壤:永明塔院的变迁及其影响 - 黄公元(下)

    三.清初二次迁塔扑朔迷离的曲折过程及其复杂影响永明塔院是重要的佛教文化遗迹,无特殊情况,最好不要随意迁移。晚明万历年间永明塔院迁址,是因大慈山原塔被毁、且毁塔葬母者顾虑在原址复塔之故,不得已而为之。而迁于宗镜堂后的莲花洞旁,倒也是得其所哉。因为宗镜堂是寿祖佛学巨著《宗镜录》定稿之处,莲花洞是寿祖拜经行道感得天女散花之处,塔院之基又适值宋孝宗昔构慧日阁藏《宗镜录》处,所以这一新址的选择,非常合理。不

    阅读详情

    07-08 / 2025

  • 三迁来吉壤:永明塔院的变迁及其影响 - 黄公元(上)

    诸法无常,缘生缘灭,成坏相寻,法尔如是。历史的沧桑变化,世事的盛衰兴废,莫不如此。永明塔院作为生灭变化的万象诸法之一,兴废盛衰也在所难免。吴越末北宋初至今千余年来,永明塔院历经诸多变迁,正是万法无常的生动演绎。永明塔院始建于永明延寿大师圆寂的明年,即北宋开宝九年丙子(976),吴越王树亭志焉,宋太宗赐额寿宁禅院。塔院在杭州大慈山延续了六百多年,晚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大慈山的永明塔院不幸遭毁。

    阅读详情

    07-08 / 2025

  • 范仲淹和杭州知州胡则的密切交往 - 徐吉军

    范仲淹和杭州知州胡则的密切交往文字 | 徐吉军胡则(963—1039),字子正,婺州永康(今属浙江金华)人。自幼果敢有才气,北宋端拱二年(989)进士及第。此后,“践更中外凡四十七年”,曾“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三朝”指胡则仕途先后经历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十握州符”指他曾先后出知过浔州、睦州、温州、信州、福州、杭州、池州、陈州、永兴军等州军;“六持使节”指他曾出任江淮、京西、广西

    阅读详情

    07-08 / 2025

  • 南宋临安关联性时景审美研究 - 陆磊 金荷仙 鲍依依

    “时景”是时间性与风景性结合的风景美学概念,涉及表征自然或社会时间的风景形式。本研究提出“关联性时景”的概念,探讨关联性时景的基本概念、审美过程、审美对象、审美特征及价值等,以期助力杭州时间性园林风貌的发展及现代风景园林时间性美学的形成。南宋临安关联性时景审美研究文字 | 陆磊 金荷仙 鲍依依时景是时间性与风景性结合的风景美学概念,涉及表征自然或社会时间的风景形式,按照从自然时间向社会时间转化的过

    阅读详情

    07-08 / 2025

  • 作为宋代文化遗产的西湖十景 - 吴铮强

    西湖:从杭城水源到游赏之地作为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巅峰之作的杭州西湖主要是南宋时期的遗产。西湖是钱塘江入海的湾口处由泥沙淤积而成的潟湖。秦时还没有西湖,杭州市区和西湖一带是钱塘江的入海口,一片江海相连的浅海湾。那时的人口集中在现在灵隐寺东边的山谷,钱唐县治就设在此处。东汉末期钱塘江口泥沙不断堆积,慢慢形成了一片沙洲。居住在钱唐县东部的百姓时常被海水侵袭,不得安生,郡议曹华信主持修筑防海堤塘,原来的海湾

    阅读详情

    07-08 / 2025

  • 西湖十景:由宋人画意诗情到清人构亭筑胜的嬗变 - 王其煌

    西湖十景:由宋人画意诗情到清人构亭筑胜的嬗变文字 | 王其煌“西湖十景”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距今1000多年前,赵宋王朝问鼎中原,于是主张在君主独裁体制下偃武修文的文人政治,代替了自晚唐历经五代十国为虐已久的武人政治。文人政治其本质乃怀柔政治,此种政治安排虽不免使帝国边陲留下些许隐患,但对扭转社会的混乱分裂局面,不啻是剂良方。反对以暴易暴的政治,更符合传统的儒家理念,从而得到广大士大夫的赞同和支持,

    阅读详情

    07-08 / 2025

上一页1234567...10下一页 转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