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目中西湖的景、西湖的美
按语:2024年9月23日,《走近西湖》论文集发布会在杭州西湖博物馆举行。本人应邀出席并发表简短的现场演讲。本文是根据演讲整理的。尊敬的建庭市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应建庭市长邀请,参加《走近西湖》论文集一书的发布会。多年来,在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会长张建庭同志领导下,西湖学研究会的专家学者们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下大力气不断深化对西湖自然人文景观和西湖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
阅读详情03-12 / 2025
-
古今西湖名人缘 - 范公孤山访林逋
编者按:西湖是杭州的根和魂,根是名湖,魂在名人。通过名人与名湖的历史渊源,我们探索西湖文脉,钩沉西湖故事。“走近西湖”公众号推出《古今名人西湖缘》系列。我们一起看历史古今,品文化余韵。文字 | 钱钧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旅游分会北宋初年,有两位文坛大咖,两人年龄相差二十多岁,一个在朝,一个在野,虽然身份地位不同,但共同的志趣将他们相互吸引,成为忘年交。一位是唱响《岳阳楼记》的朝廷命官,一位
阅读详情10-28 / 2024
-
住在灵魂里的林和靖
文字 | 朱庆文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艺术分会七月的孤山,辉映在火红的晚霞中,一湖碧水,满面薰风,秀山翠色中,不时透出一丝凉意。就在这样一个寻常的傍晚,在放鹤亭中,面对那座孤坟,我又一次缅怀起一位与孤山永恒同在的超逸隐士,一位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人物,他就是写下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林和靖。林和靖,原名林逋,字君复。他出生于北宋时期奉化一个普通的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
阅读详情10-28 / 2024
-
古今名人西湖缘 - 自是花中第一流
编者按:西湖是杭州的根和魂,根是名湖,魂在名人。通过名人与名湖的历史渊源,我们探索西湖文脉,钩沉西湖故事。“走近西湖”公众号推出《古今名人西湖缘》系列。我们一起看历史古今,品文化余韵。文字 | 钱钧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旅游分会金秋飒爽,桂花飘香,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来杭州任太守,为杭州代言,打了个红遍神州的最佳广告: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阅读详情10-28 / 2024
-
白居易筑堤捍湖、治浚六井
“唯留一湖水 与汝救凶年”白居易筑堤捍湖 在白居易以前,西湖并未得到根本的整治。遇到旱天,西湖水浅,难以灌田;每逢大雨,又会湖水流溢,不能积蓄。这种情况使西湖未能尽其用,造成农用和民用的水源都发生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怀着“下恤民庶”的抱负来到杭州做刺史的白居易,到任以后,就把彻底治理西湖这一工程提到议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绩之一,就是在西湖东北岸一带筑成捍湖大堤,有
阅读详情12-13 / 2019
-
修河赈灾建病坊
修河赈灾建病坊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这是苏东坡第二次离杭后不久所写的诗句。他对挣扎在旱涝灾害中的吴越百姓满怀着同情,为自己在两年太守任上不能彻底根治灾情而深感内疚。其实,根据历史的记载,苏东坡在杭州期间还是能够为民作主,施行德政的。特别是在振济灾民、设置病坊、制止疫病流行方面,更是尽心竭力,惠及贫病。元祐四年(1089),苏东坡出守杭州。适逢杭州大旱,运河、六井、西湖尽皆
阅读详情11-21 / 2019
-
西湖甘水,殆遍一城
西湖甘水,殆遍一城在杭州的历史上,唐代宗时李泌引西湖水,蓄钱塘六井,是杭州人民有口皆碑的一大盛举。李泌后四十余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又继其功,把已经堙塞的六井加以疏浚,终于再一次使湖井相通,水流畅达,解决了杭州人民的饮水问题。从唐代的白居易到北宋的苏东坡,大约经过了二百五十多年,李泌开蓄的六井复又废坏不能用,杭州城内的居民又为卤饮所苦。饮用之水,要到西湖,甚至数里以外的山泉溪边荷担取用,往返奔劳,
阅读详情11-21 / 2019
-
苏东坡与西湖——整治西湖筑长堤
整治西湖筑长堤西湖,是天造地赐的一颗明珠。杭州因为有了西湖才获得“人间天堂”的美誉。然而,北宋元右祐年间,苏东坡大力整治西湖的目的,却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游观之乐,主要是为了解决供水和讲求经济之利。元祐五年(1090)四月,苏东坡如期完成了治杭水利的第一期工程—修浚茅山盐桥运河。接着便根据苏坚建议,决心不辞劳苦,再建新功,作百年之计。苏坚的建议包括整治西湖,打通西湖、六井和运河之间的地下水道,在水
阅读详情11-20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