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名葩数风流·郁金香
资料来源 | 《西湖花卉》,陈相强主编,杭州出版社,2007年婀娜多姿的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荷兰被誉为“郁金香之国”。其实,郁金香并非荷兰的土产,它的故乡是我国的青藏高原,至今在那里还可发现野郁金香的存在。据说在2000多年前,流传到中亚西亚一带。大约在公元1550年左右,郁金香才被人带到荷兰,经莱顿大学教授克鲁希亚斯试种成功后,郁金香才成为荷兰人最喜爱的鲜花。另一种说法,郁金香是公元1863年被
阅读详情03-12 / 2025
-
灯火映万家,人间共团圆!这些传统元宵习俗你知多少?
资料来源 | 《西湖风俗》,顾希佳著,杭州出版社,2004年。南宋大文豪辛弃疾有《青玉案》词,尤以结尾几句最为脍炙人口:“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几句词之所以出名,还因为后来又有一位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将它借过来比作人之成大事业者的最终最高境界,于是乎大凡读书人便都记住了这几句词。这首词说的是元宵灯会,但倘若没有南宋时期都城临安当年的灯会盛景,词人再高明,恐
阅读详情03-12 / 2025
-
‘赤壳荷素’霸气回归,今年的郭庄兰花展再现东方风骨!
文字 | 王敏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西湖花卉分会己巳蛇年春晚,舞蹈《幽兰》惊艳亮相,舞出了兰花开放时的曼妙姿态,将兰花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兰”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它传递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兰花风姿淡雅,清远幽香,古人誉为“香祖”、“天下第一香”,也有人说:“兰之香盖一国,可称国香”。2000多年前的孔子曾这样赞美过兰花:“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更表达了兰花的骄傲性格
阅读详情03-12 / 2025
-
西湖百亭 - 感花岩倚崖亭
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艺术分会作者 | 沈立新感花岩倚崖亭,在杭州吴山紫阳山东山腰。宝成寺后二十米处,前排四柱朱色,后半倚崖减柱,单檐出两飞戗,因地制宜,依崖获其自然。匾额:感花巖落款:戊子(2008)初秋周國城書篆刻:感花巖边款:感花巖在吳山紫陽山寶成寺北,甲辰季冬立新刻。对联:花落春風一彈指;人如玉局千秋知。落款:錄前人句 戊子(2008)初秋張索書。亭内有明代摩崖石刻“感花岩”石刻面
阅读详情03-12 / 2025
-
万斛浓香冰雪姿·玉簪花
资料来源 | 《西湖花卉》,陈相强 主编,杭州出版社,2007年簪子,是古代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者连冠于发的长针,玉簪花就是因为它“花朵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如白玉搔头”之状而取名的。关于玉簪,我国古代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中一个比较出名的说法是:西王母在昆仑山的瑶池宴请众仙,仙女们不胜酒力,飘然欲醉,头发散乱,头上的白玉簪子不慎落下,遗落凡尘,化作人间的玉簪花。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七律诗《玉簪花》写
阅读详情03-12 / 2025
-
灵隐烧头香,净慈听钟声,吃腊八粥......杭州人传统的春节习俗是什么样的?
资料来源 | 《西湖风俗》,顾希佳 著,杭州出版社,2004年。“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一见这副春联,中国人就都知道:要过年了。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据说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年”字,那是刻成一个人弯着背,肩负沉甸甸的穗禾形状的象形文字。可见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把“年”和作物收成联系在了一起。《穀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说文解字》
阅读详情03-12 / 2025
-
西湖百亭 - 有美亭
文字 | 沈立新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艺术分会有美亭,在吴山东嶽庙西南,六戗单檐,朱柱黛瓦,设木质座板凳。踞乔灌木丛中,晴阳宜人,憩赏两可。吴山上先是有“有美堂”,然后才有“有美亭”。“有美堂”名声赫然。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梅挚离开京城至杭州任知州,时宋仁宗作诗《赐梅挚知杭州》: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剖符宣政化,持橐輟才流。暫出論思列,遙分旰昃憂。循良勤撫俗,來暮聽歌謳。梅挚至杭
阅读详情03-12 / 2025
-
龙井茶与西湖茶馆(下)
资料来源 | 《西湖风俗》,顾希佳 著,杭州出版社,2004年西湖出产好茶,西湖一带的人们自然饮茶成风。在明代作家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里,就记载了当年立夏日烹新茶的习俗,称之为“七家茶”。据说当时不但自家饮新茶,还要将茶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而有钱人家为了“竞侈”,比阔气,“果皆雕刻,饰以金箔”,各种茶汤,名目繁多,还要盛在上等瓷瓯之中,“仅供一啜而已”。绵延至今,一般都是在新茶上市的
阅读详情03-12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