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西湖名人缘 - 画梅十万彭玉麟
2025-07-08 14:23:55
0
文字 | 钱钧
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旅游分会
在小瀛洲,即西湖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有一座清代风格的木结构五开间歇山顶建筑,四面环廊,精致大气,被称为“浙江先贤祠” ,早在辛亥革命胜利时期,这里奉祀反清复明的四位浙江学者:黄宗羲、吕留良、齐周华、杭世骏。如今,拆除了砖墙,改为玻璃格栅窗,成为了一座通透的敞轩。其实,在成为浙江先贤祠之前,这座建筑是从“彭公祠”改造过来。彭公是谁?彭公祠又是谁建造的?彭公名叫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人称“雪帅”。祖籍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清朝晚期军事家、书画家,他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是位“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三不尚书” ,史学界称他为“大清帝国最后的一抹斜阳”。彭玉麟在道光末年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事,后投在曾国藩麾下,分统湘军水师,是湘军水师的创建者,被视为近现代中国海军的创始人。他为清廷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建立了功勋,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光绪十六年(1890 年),病逝于衡州,享年七十五岁。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刚直”。在清朝官场,彭玉麟绝对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他一生忠廉刚直,嫉恶如仇,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治私产,为世人所罕见。给晚清乱世带来了一股清风。彭玉麟和俞樾是莫逆之交,他们惺惺相惜,1869 年春,彭玉麟到杭州西湖养病,借住在诂经精舍,与在此讲学的俞樾结识,两人一见如故,诗赋唱酬达四十余篇次。彭玉麟还把孙女彭见贞,嫁给个俞樾的孙子俞陛云,彭见贞因病29岁就去世了,在去世前,她撮合俞樾次女俞绣孙的女儿许之仙,嫁给俞陛云,后来生下俞平伯。俞樾弟子要在孤山西麓建造俞楼,彭玉麟慷慨资助,凿池叠石,植树莳花,完善了俞楼的建设,使其成为俞樾舒适的住所和讲学处。彭玉麟还为俞樾所画的梅花图,题上七绝《梅花诗》:俞楼建成后,彭玉麟为俞樾绘制了一幅红梅图,被刻成“西泠红梅碑” ,碑上梅花疏密相间,虬枝粗犷苍劲。他画的梅花,冷艳中含凛然正气;明媚处有傲世之情。彭玉麟带兵打仗之余,只要一下战场, “百战归来,一心画梅” ,因此被曾国藩称为“兵家梅花”。彭玉麟一生画了上万幅梅花图,在每幅图上都题写了寄情梅花的咏梅诗。从这些“梅花百韵”的诗词里,我们可以渐渐清晰地看到梅姑的音容笑貌。道光六年正月,安庆府大雪纷飞。彭玉麟在外婆家,第一次见到了梅姑。梅姑原名竹宾,按辈分来说,她是彭玉麟的姑姑,故而被称为梅姑。彭玉麟要娶梅姑为妻,和母亲商议,彭母以梅姑是长辈为由拒绝,并在不久后将梅姑嫁给了他人。嫁为人妇的梅姑,四年后死于难产,那么出众的一个姑娘,梅花般高洁,最终倒在了封建礼教的血泊里。彭玉麟闻讯后身心俱裂,发誓要画万幅梅花以纪念他心爱的姑娘,在后来的四十年中,他永绝妻室之欢,如同“鳏居” ,只要一有空闲,便会泼墨挥笔画梅花,以神念与梅姑互诉衷肠。同治十二年(1873 年)春,时任长江巡阅使的彭玉麟,再次来到杭州,为了方便巡视水师,他奏明朝廷,请求将家安在西湖之畔,在小瀛洲岛北、原湖心亭址修筑“退省庵” ,退省庵本意是“退下来后好好反省和休养”。他还以“西湖十二桥钓叟”自称,在此度过了十多个岁月。他将梅姑的坟墓也迁到了草庐之旁,白天墓旁吹笛,夜晚画梅赋诗,并在周围种了数百株梅花。在彭玉麟眼里,梅姑有着梅花般出尘绝世的风姿,萦绕了他终其一生的无尽思念。这位清朝最痴情的将军,年过四旬不结婚,画梅十万念故人。如果说他是画家的话,一定是画梅花最多的;如果他是诗人的话,也绝对是咏梅花最频繁的,因为,幅幅梅花图都饱含着他刻苦铭心的思念,首首梅花诗都倾诉着他满腔热忱地深情。钱钧,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文化旅游分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监事、导游分会会长,杭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导游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