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坞古趣

2025-07-08 14:20:02 0

四山环抱、一溪中流的梅家坞,据村史介绍,已历六百余年,清康熙皇帝(一说乾隆皇帝)微服游梅家坞,到朱美仙家,至今也有三百余年,梅坞堪称西湖龙井茶乡之古村。豕年春二月,踏坞中山峦,步溪流小桥,抚墈上古树,访道旁老屋……寻寻觅觅,别有一番古趣。


朱家里,一泓方井,清澈见底,水明似镜,炎夏不竭,可供村妇盥洗、茶农担水。据当年已95岁的朱象生老农介绍,康熙皇帝曾在此濯水。皇上问朱美仙:“水从何处来?”朱美仙答曰:“从五云山的龙脉而来。”康熙皇帝听到“龙脉”二字,心里暗笑不止。


溪流旁,石墈壁立,一需数人合抱之古树,盘根于垒石之中,卧虬于清溪之上。皓首村民告知:木名草米果树,他幼时就这般大,儿时曾在树下拾黑色果儿吃,甚甜。一晃六七十年,树未变,人古稀。前些年,此树已被列为“古树名木”。


小溪上,一孔古桥,卵石叠成。桥孔上镌“如意桥”名,边款题“嘉庆十八年(1813)十月吉旦,种德主人造”,可知至今已182年。何为种德主人?问之,无人知晓。坞中古人,好事不名。种德主人之德行,相袭百载不减。今之梅坞山村,依然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种德主人亟盼之“如意”夙愿,在今之梅坞山村里,在家家盖新楼、户户不用愁的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可谓是称心如意了。


古道边,一楹老屋,百柱立地;居深四进,前低后高;雕栏画栋,镂空窗棂;梁塑松鹿同春,门饰梅兰竹菊……中厅高悬“礼耕堂”匾额,出自清乾隆年间(1736—1795)楷书《岳阳楼记》的大书法家张照之笔。问及主人,告曰:旧屋本为清末民初之孙百万宅院,其后裔在百年前易于他祖上。易屋时,堂匾一并易主。主人甚惜此匾,“文革”初起,便珍藏暗处。今适国强民殷,政通人和,重饰堂匾,还其旧位。主人又笑而告曰:海内外宾客过此,凡见“礼耕堂”匾者,便会驻足一番。



(本文选自《行走西湖山水间》,丁云川著,杭州出版社,2019年)



作者简介:

丁云川,杭州市西湖学研究会会员、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杭州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