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 西湖印象
您的位置:
文字 | 沈立新
推荐单位 | 西湖学研究会文化艺术分会
心念着要去一趟宝石山,上次拍回来刚发现的摩崖照片不慎丢失。
定于今日访山,早晨,7时许出门后半小时,忽遇雨,几近暴,幸先到北山街17号暂避。欣慰己,品味到了坡翁诗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的情景,雨势甚猛,很生活,很贴切,很享受,罕遇的西湖异景,一说雨湖也。
早春二月,断桥边御碑亭前的那株白玉兰已然绽放,在浓密的雨前乌云裹挟里,显得那么炫眼。
俄顷雨歇,清新滤尘,展目四望,透明度极高。于是经宝石山下一弄石刻群,过关岳庙昭忠祠牌坊。
关岳庙昭忠祠牌坊,位于宝石山东南麓宝石山下一弄上山山道交汇处,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平面呈一字形,面东背西,三间四柱三楼,歇山顶。整坊颇素,基本无装饰雕刻。明间花枋南、北两面均阴刻“中华民国十有五年五月榖旦,口口口、口口口建”。后面谁建的两个名字用水泥封去了,无法分辨。关岳庙昭忠祠牌坊,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屋面细部有灰塑,如今成为了杭州市区屈指可数的民国牌坊之一,是研究杭州地区民国牌坊建筑不可缺少的实例,更是探寻这段民国旧事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然后,拾级而上,至来凤亭下,有点小喘。
清《湖山便览》卷四:“宝石山形若凤,塔踞其巅,宛若凤昧。国朝雍正九年,李公卫就塔下建亭,额曰‘来凤’,增修十八景所谓‘宝石凤亭’也。”
亭之北有崖如屏,背北面南。东部刻有“雲障子”楷书,无落款,火成岩,字径20厘米。山石虽糙,字明显可辨。
唐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宋杨万里《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诗:“菊花障子更玲瓏,生採翡翠铺屏风。”《红楼梦》第四一回:“若不进花障子,再往西南上去,可够他绕会子好的了!”诸多文例,略明“障子”说法。
西边,同一石屏上题刻:白雲宿崖洞,明月隨江流。坐久真虛澈,山河萬古秋。落款:弘治戊午(公元1498)歲職方潘南山書與日本□□□。竖八列,楷书,火成岩,字径10厘米。職方:古指职掌方面之官,《周礼》夏官所属有职方氏。唐宋至明清皆于兵部设职方司。北洋政府初期亦设于内务部﹐后废。
潘南山,潘府(1453-1525),字孔修,号南山,明代上虞驿亭人。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孝宗立,授长乐县令,躬行郊野,访民间疾苦。迁南京兵部主事,陈军民利病七事。值旱蝗、边警,疏请“内修外攘”、“救时十要”,多被采纳。尚书马文升知其贤,荐迁南京兵部、武选员外郎,起拜广东提学副使。嘉靖初起为太仆少卿,后改太常,直至仕归,乡居南山凡20年,布衣素食,创办南山书院,聚徒讲学。尝言:“居官之本有三,薄奉养,廉之本也;远声色,勤之本也;去谗私,明之本也。”著有《素言》,广为传诵,另有《孝经正误》,并修正《五经四书传注》和《周程四子华》等著作20多种。
今日山上风大且冷,游人寥寥,仅见保安值岗。
作为杭州人,少而至老来宝石山N数次,每片山石都是那么熟悉,曾经攀爬抚摸,殊不知昨日之来,全莫然了。在这片明代摩崖较为集中的区块,居然还有漏探的二处,自以为在此工作多年。翻阅资料,竟为明代题刻,距今538年,实为难得,释出来与大家分享,也是西湖山水之无所不在的历史人文,值得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