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 西湖印象
您的位置:
崇祯十二年的早春,
张岱在《西湖梦寻》序中写道:
“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
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这位晚明第一“痴人”,
将半生浮沉都化作七十二则西湖旧梦,
其间风物,万分醉人。
《西湖梦寻》是张岱完成于康熙十年(1671)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全书七十二则,篇目按照西湖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和外景的地理方位编排,共分为五卷,除第一则总写西湖之外,一共写了七十一处西湖及周边的名胜,这是张岱眼中的西湖七十一景,是属于张岱一个人的西湖。
“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濛,何逊晴光滟潋。”在四季的朝夕相处间,张岱流连于西湖的四时景色,以至于在故国覆亡、“劳碌半生,皆成梦幻”的晚年,仍在回忆着曾经的繁华盛景。
西湖景如诗,春景更甚。袁宏道在《昭庆寺小记》中写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暖风熏得游人醉,四百年后的春日,我们翻开泛黄书页,借张岱的文字为舟楫,驶向那个被春色浸透的西湖。
湖心亭:春水拓白处
“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春时,山景、睺罗、书画、古董,盈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辨。”
——《西湖梦寻·湖心亭》
湖心亭位于西湖中部, 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湖心亭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蓬莱三岛”。宋、元时曾建有“湖心寺”,明弘治年间寺毁。明嘉靖三十一年,知府孙孟寻遗址建亭,名“振鹭亭”。明万历年间,屡经修葺,增扩此岛,上植桃柳,改亭额曰“清喜阁”,时人始称“湖心亭”。
提起湖心亭,最先想到的无疑是那场文学史上最知名的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然而岛上春色,同样醉人。崇祯五年的雪色在此刻化作春水,张岱笔下“舟中人两三粒”的孤绝,在春日竟成画舫穿梭的热闹。
想要到达湖心亭,只能乘船。水波荡漾里桨声阵阵,绕亭观景,也可一赏“柳梢斜日弄晴晖,树底平堤草色微“的美景。
胡来朝《湖心亭柱铭》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郑烨《湖心亭柱铭》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睛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张岱《清喜阁柱对》
如月当空,偶似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放鹤亭:孤山梅骨深
“是地水望澄明,皦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山麓多梅,为林和靖放鹤之地。“
——《西湖梦寻·孤山》
“盖闻地有高人,品格与山川并重;亭遗古迹,梅花与姓氏俱香。名流虽以代迁,胜事自须人补。”孤山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其中山北麓的放鹤亭是为纪念宋代隐居诗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名逋,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诗人。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仕不婚,平时除了作诗绘画外,喜欢种梅养鹤,遂有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
“林逋隐居孤山二十年,植梅三百树”,张岱在《放鹤亭》中追忆的梅骨,如今连成一篇烂漫的烟霞。放鹤亭内立“鹤舞赋”刻石,亭外广植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每到严冬早春,寒梅怒放,清香四溢,成为一片香雪海。这里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张岱《林和靖墓柱铭》
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卓敬《孤山种梅》
风流东阁题诗客,潇洒西湖处士家。
雪冷江深无梦到,自锄明月种梅花。
王稚登《赠林纯卿卜居孤山》诗
藏书湖上屋三间,松映轩窗竹映关。
引鹤过桥看雪去,送僧归寺带云还。
轻红荔子家千里,疏影梅花水一湾。
和靖高风今已远,后人犹得住孤山。
西泠桥:春泥掩诗魂
“薄暮入西泠桥,掠孤山,舣舟茂树间,指林麓最幽处,瞪目叫曰:‘此真洪谷子、董北苑得意笔也。’邻舟数十,皆惊骇绝叹,以为真谪仙人。得山水之趣味者,东坡之后,复见此人。“
——《西湖梦寻·西泠桥》
西泠桥位于西霞岭麓到孤山之间,又名西林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古时,原为一处风景如画渡口,古人诗画中的所谓“西村唤渡处”、“船向西泠佳处寻”,指的都是这里。
传说苏小小的故事也发生于此处。“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诗中的西陵,就是西泠桥。苏小小死后就葬在西泠桥畔,后人在她的墓上建造了一座慕才亭,人们每过此桥都要到她墓前凭吊一番。
李贺《苏小小》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久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袁宏道《西泠桥》
西泠桥,水长在。
松叶细如针,不肯结罗带。
莺如衫,燕如钗,
油壁车,砍为柴,
青骢马,自西来。
昨日树头花,今日陌上土。
恨血与啼魂,一半逐风雨。
李流芳《西泠桥题画》
多宝峰头石欲摧,西泠桥边树不开。
轻烟薄雾斜阳下,曾泛扁舟小筑来。
文字比风景更有生命力。当我们登上湖心亭远望湖面上往来穿梭的画舫,当站在放鹤亭中看株株梅树连缀成烟霞,当苏堤又一度逢春,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四百年春风过处,湖心亭的雪水化入粼粼碧波,那些“莫说相公痴”的叹息,终会随着春风沁入游人的心底。